明英宗的悲情武将樊忠如何评价?

明英宗的悲情武将樊忠如何评价?

谢谢邀请。

樊忠仅仅是明英宗朱祁镇的护卫将军,官阶不高,责任却十分重大,他的唯一任务就是保护皇帝的安全。

如果没有正统十四年(1449年)八月份英宗皇帝亲征蒙古也先部队的军事行动,樊忠将军是谁?估计已经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。

我们纵向细看历史会发现,一个帝国的兴衰,不仅取决于君王的勤政爱民程度,还有赖于朝臣辅佐君王的赤胆忠心,更重要的,是自古以来“求贤臣、远奸佞”的清廉朝政。

(明土木堡之变)

如果帝王的身边有奸侫小人胡作非为,瞒天过海,扰乱朝政,那么,这个帝国离没落已经不远了。

宣德十年(1435年)正月,宣宗病死,太子朱祁镇即帝位,名号英宗。

一个叫王振的太监由于在英宗当太子时,专门“陪太子读书”,英宗即位后王振一跃而为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太监。

在英宗朱祁镇执政期间,北方蒙古虽屡遭明朝打压,却迅速崛起,其中也先部落最为张狂。当时蒙古部落向朱祁镇称臣纳贡,蒙古每年派使团来朝,明朝规定规模不得超过50人。一是为了朝庭安全,二是收缩回赠礼品开支。

但是王振发现了中间的漏洞和可乘之机,他为了个人私利,竟然唆使蒙古使者大批来朝,他从中吃回扣。

正统十四年(1449年),瓦剌派了2500人来朝,却虚报为3000人,朝庭按照2500人给予回赠,少发500人的回赠。另外对于蒙古卖给朝庭的贡马价格少了一大半。这都是王振从中弄虚做假,因为朝庭没有单方降低价格。

蒙古使团大为不满,揑造谣言,造成蒙古首领下令,由也先率领的部队大举南侵,一时北京西面的长城外顿时烽烟四起,朝庭震撼。

英宗询问王振对策,王振力主英宗亲征,以示天朝威严。八月,英宗亲率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北京出发北上,除了太监王振外,还有英国公张辅、户部尚书王佐等一百多名文武官员。

在行军途中,一群临时拼凑的部队散漫无拘束,犹如居庸关三日游,但又缺吃少喝,一次几十万人的大战略,视同儿戏,不少老臣已经累瘫在地,如户部尚书王佐、兵部尚书项堃,竟然被王振罚跪地下。

直到后来,军士飢饿而死的事情发生,于是要求撤军的呼声高涨,王振不允许。

也先部队出现了,潮水般涌向“居庸关三日游旅行团“,本来可以直接撤向怀来县城,据城防守,问题不大,但是王振出于保护他的一千多辆载有他部分私产的辎重,下令在一个叫“土木堡“的地方安营扎寨,于是,也先部队四面围住明军。

这时的局势犹如当年的马谡失街亭战役,水源一断,明军不战而乱,也先趁机掩杀明军,明军四散溃逃,明英宗年仅二十余岁,倒也硬气,根本不逃,而是正襟危坐于草地。

当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出后,护卫将军樊忠气红了眼,马上命令属下抓了王振,用速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,抡起铁锤狠狠砸向其脑门.....

这个祸国殃民的罪人终于被正义的一锤宣判了死刑!

樊忠随后带队突围,在战斗中不幸以身殉囩。

樊忠以自己的生命“成仁成义“名垂千古!

樊忠是明朝世袭将官,因武艺高强、善使锤,得出担任明英宗驾前护卫将军义。

1449年,明英宗被大太监王振挟持,率20万明军北征瓦剌。王振为满足私欲,使大军全军覆灭。樊英义愤填膺,大喊:“吾为天下诛此贼!”然后“以所持锤锤死振。”后为掩护明英宗撤退,被乱箭射落战马乱刀砍死,首级被割走,尸身被明军运回京城。

樊忠殁年,年仅49岁。明英宗兵败后,被瓦剌俘虏。其弟郕王即位,于土木堡建“显忠祠”,将樊忠与其他殉难大臣共祭,又将樊忠尸体与特制镀金头颅合并,礼送其霸州老家安葬。明英宗复位后,亲题“光前裕后”四字刻碑立传于其墓前。

樊忠一生,“忠勇”二字评价足矣!

樊忠仅仅是明英宗朱祁镇的护卫将军,官阶不高,责任却十分重大,他的唯一任务就是保护皇帝的安全。如果没有正统十四年(1449年)八月份英宗皇帝亲征蒙古也先部队的军事行动,樊忠将军是谁?估计已经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。我们纵向细看历史会发现,一个帝国的兴衰,不仅取决于君王的勤政爱民程度,还有赖于朝臣辅佐君王的赤胆忠心,更重要的,是自古以来“求贤臣、远奸佞”的清廉朝政。(明土木堡之变)如果帝王的身边有奸侫小人胡作非为,瞒天过海,扰乱朝政,那么,这个帝国离没落已经不远了。宣德十年(1435年)正月,宣宗病死,太子朱祁镇即帝位,名号英宗。一个叫王振的太监由于在英宗当太子时,专门“陪太子读书”,英宗即位后王振一跃而为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太监。在英宗朱祁镇执政期间,北方蒙古虽屡遭明朝打压,却迅速崛起,其中也先部落最为张狂。当时蒙古部落向朱祁镇称臣纳贡,蒙古每年派使团来朝,明朝规定规模不得超过50人。一是为了朝庭安全,二是收缩回赠礼品开支。但是王振发现了中间的漏洞和可乘之机,他为了个人私利,竟然唆使蒙古使者大批来朝,他从中吃回扣。正统十四年(1449年),瓦剌派了2500人来朝,却虚报为3000人,朝庭按照2500人给予回赠,少发500人的回赠。另外对于蒙古卖给朝庭的贡马价格少了一大半。这都是王振从中弄虚做假,因为朝庭没有单方降低价格。蒙古使团大为不满,揑造谣言,造成蒙古首领下令,由也先率领的部队大举南侵,一时北京西面的长城外顿时烽烟四起,朝庭震撼。英宗询问王振对策,王振力主英宗亲征,以示天朝威严。八月,英宗亲率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北京出发北上,除了太监王振外,还有英国公张辅、户部尚书王佐等一百多名文武官员。在行军途中,一群临时拼凑的部队散漫无拘束,犹如居庸关三日游,但又缺吃少喝,一次几十万人的大战略,视同儿戏,不少老臣已经累瘫在地,如户部尚书王佐、兵部尚书项堃,竟然被王振罚跪地下。直到后来,军士飢饿而死的事情发生,于是要求撤军的呼声高涨,王振不允许。也先部队出现了,潮水般涌向“居庸关三日游旅行团“,本来可以直接撤向怀来县城,据城防守,问题不大,但是王振出于保护他的一千多辆载有他部分私产的辎重,下令在一个叫“土木堡“的地方安营扎寨,于是,也先部队四面围住明军。这时的局势犹如当年的马谡失街亭战役,水源一断,明军不战而乱,也先趁机掩杀明军,明军四散溃逃,明英宗年仅二十余岁,倒也硬气,根本不逃,而是正襟危坐于草地。当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出后,护卫将军樊忠气红了眼,马上命令属下抓了王振,用速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,抡起铁锤狠狠砸向其脑门.....这个祸国殃民的罪人终于被正义的一锤宣判了死刑!樊忠随后带队突围,在战斗中不幸以身殉囩。樊忠以自己的生命“成仁成义“名垂千古!

樊忠明英宗时期的忠臣,官居护卫军将军,随英宗亲征瓦敕兵败被困土木堡。因锤杀败君祸国的奸宦王振而名重青史,死的也悲壮为护英宗突围不幸战死沙场以身殉国,忠贞刚烈又悲情的武将忠臣。

  • 姓名:
  • 专业:
  • 层次:
  • 电话:
  • 微信:
  • 备注:
文章标题:明英宗的悲情武将樊忠如何评价?
本文地址:http://labs.55xw.net/show-426593.html
本文由合作方发布,不代表职业教育网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职业教育网

热门文档

推荐文档